俗話說,出門看天色,進門看臉色。
人的臉是天生的,但臉色卻是後天修養的結果。
正如劉墉所說:
“當你覺得人人面目可憎的時候,先去照照鏡子,看看自己是不是更不開朗?
當你怪這個世界太黑暗的時候,只要在自己的臉上點起一盞燈。 ”
一個人的性情,一個人的生活狀態,看臉就可推測大半。
1、什麼心態,什麼臉色
《禮記·祭義》言:“有和氣者必有愉色,有愉色者必有婉容。”
人的生活過得好不好,甚至不用多問,好好看看臉就知道。
一個開朗的人,不可能長著一張陰鬱的臉;
一個意志消沉的人,臉上往往佈滿愁容。
這是很難掩蓋住的。你的心態好壞,會透過情緒,一點點影響你的面部表情。
平時不笑的人,勉強一笑就很不自然,臉上佈滿溝壑;
經常笑的人,即使正襟危坐,臉上看起來也很和藹可親。
因此,一個人的臉色,就是他的招牌。
有的人長得不是很好看,但人緣就是好。
而有的人,長得很俊俏,周圍人就是敬而遠之。
也許你看不到你的表情,那就多照照鏡子吧。
人們就是透過你的臉色,來決定怎麼和你說話的。
沒人喜歡灰暗的臉,因為看多了自己也會覺得喪氣。
和積極的人在一起,人生才會欣欣向榮。
所謂“愛笑的人,運氣不會太差”,說明了心態會影響面容,影響人際關係。
最後影響未來,這就是“命運”。

2、善惡美醜,皆長於臉
《罪福報應經》中說:“為人端正,顏色潔白,輝容第一。”
一個人內心的好壞,是會留露在外,映於臉上的。
為人處世一身正氣,坦坦蕩蕩的人,大多棱角分明,給人親切之感。
心術不正的人,面貌往往刻薄,眼神往往凌厲,拒人千里之外。
有人說,“心裡有佛,相貌不知不覺就變成佛相。”
同樣的,心有惡意,眼神就開始飄忽不定,面貌逐漸變得猙獰。
這是個“看臉”的時代。
看臉,不單單是看人的貌美或貌醜,更是看這個人的品性。
在看電視劇的時候,通常看面相,就可以辨別出正反派。
有些人眼神凶狠,平日里很可能喜歡咄咄逼人,佔盡別人便宜。
有些人一臉橫肉,通常喜歡發怒,把氣撒在別人身上。
人的善惡美醜,都經由歲月的雕刻,表現在了臉上。
而人的第一直覺,往往很準。
因為人的面相,會暴露出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。

3、你的面相,就是你的修養
古人說:“有心無相,相逐心生;有相無心,相隨心滅。”
閱盡滄桑,人所經歷的一切都不會憑空消失,而是形成了人的第二儀表。
經受不了歲月打擊的人,會更快地變得面容枯槁,甚至是狠厲。
只有經歷風雨不改本色的人,才會變得越來越好看。
有一位雕塑家,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醜,找遍了名醫都無濟於事。
偶然中,他遊歷到一座寺廟,有位長老說:
“你這病我能治,但條件是,要為我雕塑幾尊神態各異的觀音。”
雕塑家欣然接受,不斷地鑽研、模擬觀音的各種形態。
半年後,當雕塑家交完差,發現自己變得端莊的相貌。
他這才醒悟自己變“醜”的緣由,是雕塑了大量醜陋的夜叉。
臉雖然是天生的,但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,做“加減乘除”。
如果你想要變得“面善”,那就心存善念,並身體力行;
如果你想換得一臉凶相,只要做一個蠻橫無理的人,做一個陰晴不定的人。
人的面相好壞,最終還是取決於人的自律程度、修養高低。
一個人的臉,就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。
它不僅藏著你自律的生活,還藏著你正在追求著的人生。
孟子說:“吾善養吾浩然之氣。”
人的氣質,經歲月曆練,善心養成,中年以後,就會面目有光。
這便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。
30歲之前,長相是父母給的,30歲之後是自己修的。
精神長相不好,就只能怪自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