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明心君
來源:師父曰(sfy1927)
古話說:“凡事過則損,需把握分寸。”情,亦是如此。對一個人好,沒錯;對一個人太好,就錯了。
這世上,最薄不過感情,最涼不過人心。不是所有人,都能值得你的體諒和付出。
所以,付出七分就夠了,留三分給自己。
-01-
人,為什麼寒心?
每個人的付出,都會帶著自己的心意去對人好。但不是每份付出,都被人所理解。
正如那句詩說的:“我本將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。”有些人,你對他好,他不僅不會感激,還會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。
有一個老婆婆,在自家院前開墾了塊菜地,種了很多應季的蔬菜。
因為老婆婆平時一個人住,那些菜她也吃不完,便採摘下來送給附近的鄰居。
開始鄰居收到菜都十分感激,還想著給老婆婆錢和一些東西。但老婆婆都婉拒了,說都是左鄰右舍,不必那麼客氣。
慢慢地,有些鄰居自己主動上門請求採摘。心地善良的老婆婆為了便於他們採摘,就長期打開自己的院門。
後來,老婆婆生病了,住院了一段時間。回家發現,菜園雜草叢生,蔬菜已經寥寥無幾。
之後的幾天,有鄰居過來採摘菜的時候,看到老婆婆就說:“你都不打理這菜地,都沒啥菜可摘了。”
更可氣的是,有人在背後說:“老婆婆嫌我們摘太多次菜了,所以故意這樣荒廢菜地,真小氣。”
老婆婆聽後很寒心,決定關掉院門,只留一塊地方種菜自己吃,其他全種上花。
正所謂:“慧極必傷,情深不壽。”
確實如此,對一個人太好,會傷害自己。因為你一直對一個人付出,他就會習以為常。
當你不付出時,他便會指責你。就像老話說的:“斗米養恩,石米養仇。”
對於那種只會索取不懂感恩的人,你對他越好,以後自己就會越寒心。因為這樣的人,只會消耗你的熱情,傷害你的真心。
-02-
對一個人太好,你就輸了
很贊同一段話:“別總因為遷就別人就委屈自己,這個世界沒幾個人值得你總彎腰。彎腰的時間久了,只會讓人習慣於你的低姿態,你的不重要。”
有時,你對一些人太好,換來的卻是別人對你的不在意。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易耗品,被消耗太多,最後輸的是自己。
三毛留學西班牙時,因為父母經常交代她,要和同學、舍友好好相處。
她便秉持著“凡事忍讓”的態度與舍友相處。
可這樣的處事態度,並沒有換來舍友的真心,而換來了舍友得寸進尺的欺凌。
在日常的相處中,舍友和三毛交流最多的話語,都是這類請求的話語:
“三毛,我很忙,幫我洗下床單。”“三毛,可以幫我倒杯水嗎?”“三毛,屋子髒了,你怎麼還不打掃?”……
有一次,舍友在她床上喝酒打鬧時,忍無可忍的三毛拿起掃把,狠狠地向她們掃過去……
從那以後,舍友不敢再欺凌她了,反而懂得尊重她了。人們常說:“別慣壞了不知領情的人,別餵飽了不懂回饋的心。”
其實人與人之間很簡單,你珍惜我的付出,那我會持續對你好。但如果你不珍惜我的付出,那就沒有付出的必要了。
《教父》中有一句台詞:“沒有邊界的心軟,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;毫無原則的仁慈,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。”
無論什麼時候,不要讓你的付出變得廉價,更不要別人覺得你是討好任何人。
一個人可以對他人付出、遷就,但不能太委屈自己。委屈自己的付出,是犧牲。
人生在世,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而活。一些不值得你付出的人,你對他太好,就會輸得很慘。
-03-
吃飯七分飽,對人七分好
有句話說:“水滿則溢,日滿則虧。”不是所有東西,不是越多越好。
有些東西需要有尺度,不然結果會適得其反。有句話說: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。”
對人付出有尺度,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,更是幫助人的最好方式。
南宋時期,有個員外家裡很富裕,對自己家的租戶都特別好。一天,有個救過他的恩人來到他家,員外熱情地招待他。
和恩人聊天得知,恩人家裡被人牽連流離失所,便想投靠員外。員外立即為他安排了住所,並出租土地給恩人耕種,租金和普通佃戶一樣。
家人得知後,指責員外過於吝嗇,對自己的恩人如此待遇。員外解釋道:“如若我讓他一直住在家裡,好吃好喝招待他,他就失去謀生的能力。
況且我能力也有限,不能供養一個閒人,我已經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,以後的路就靠他自己走。 ”
在平時,恩人遇到困難,員外都會默默出手幫助,但最後還是要靠他自己。後來,恩人娶上了妻子,日子越過越好,兩人的交情也日漸深厚。
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靠自己,不能依賴別人的幫助。誰都沒有義務,永遠對一個人好。
有句話說:“人與人之間,不是付出了,就能得到同樣的關懷。”
當別人對你付出時,你可以雙倍奉還。當你對別人付出時,你不必全部付出。
七分剛剛好,留下的三分是善待自己的。付出有尺度,才不會消磨自己的熱情,傷害到自己。
聽過一句話:“掏心掏肺對一個人,要么得到一個知已,要么得到一生教訓。”
深以為然。
人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,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。人與人之間,未必都是相互的。
對一個人好,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,不過度付出,不處處忍讓。往後餘生,對人對情,七分就夠了,別太掏心掏肺,別總傾盡所有。
無論走到人生哪一個階段,都別忘了留下三分善待自己。
來源:正能量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