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道(此文無價,句句經典)

about:blank圖片上傳圖片或從媒體庫選取檔案,或透過連結新增檔案。

《孟子》有云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

有道,即有道德,有福氣。

家庭,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,也是幸福的終點。

夫妻有和,父母有育,子女有孝,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。

1,夫妻有和

有人說:“最好的夫妻關係,是遇事不負責備。”

千年修來的夫妻姻緣,若是用來發洩降低情緒,未免過度浪費。

所謂夫妻,不應該是互相利用的敵對關係,更不可用籌碼模糊愛,用物質本身的感情。

在我們身邊,總有這樣的家庭:

女人嫌棄男人沒本事,男人指責女人不夠賢惠。

妻子怪丈夫不思進取,丈夫煩妻子不懂知足常樂。

其實兩者並不衝突,只是當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,才產生對立現象。

夫妻之間,若能站立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大部分矛盾將自動化解。

婆媳關係僵化時,妻子若能體諒丈夫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無奈,主動退讓一步;

丈夫若能在母親面前多說妻子的好話,以各種方式緩和兩個女人的關係,就能家和萬事興。

而不是在面對婆媳問題時,妻子受到騷擾人,丈夫撒手不管,會在旁邊添油加醋。

雖說“家家有本難唸的經”,但夫妻攜手,很多問題,就會有答案。

夫妻如碗筷,雖然總會磕碰,但相互協作,可成就一頓佳餚;

夫妻如和弦,雖然彼此獨立,但相互配合,可創造一段旋律。

古人云:“陰陽和而後雨澤降,夫婦和而後家道成。”

夫妻和睦,萬事有商量,遇事不負責備,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。

正如《省心雜言》所言:

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,它的檔案名稱為 02705b0e9d9f4d8d8a994ac8dabe5c04.jpeg

2,父母有育

《易·漸》有云:“婦孕不育,失其道也。”

為人父母,生而不養,不教,是一種罪孽。

自私的父母,總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,如何管教,甚至如何“處理”,都是自己的事情,與他人無關。

殊不知,孩子並非是一個家庭的,更是社會和國家的。

品學兼優的孩子,是一個國家的棟樑,而無法無天的孩子,是社會的毒瘤。

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,不可忽視自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
生活中,有的父母要求多看書​​,自己卻手機玩得不亦樂乎;

有的父母教孩子要講文明,懂禮貌,自己卻對別人“粗口成章”。

表裡不一的父母,難以教出言行一致的孩子。

最好的家庭教育,是父母的德行感化。

所謂教育方式出了問題,問題往往不是在方式本身,而是在父母身上。

《後漢書》有云:“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論。”

“身教”,永遠比“言傳”更有效率。

3,子女有孝

司馬遷曰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”

善待生命的來處,孝順父母,是做人的根本。

有人把孝分為三個等級:

第一級:事孝,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;

第二級:理孝,尊重理解父母,滿足父母的精神需要;

第三級:心孝,這是孝的最高等級-原諒父母的過錯。

總有人蹉跎歲月,只為等父母的一句“對不起”,最後卻等來了遺憾。

總有人認為自己的不孝,是因為父母“罪有應得”,把自己白眼狼的身份掩飾得冠冕堂皇。

“冤冤相報何時了”,為人子女,與父母和解,是一瞬的決定,也是一生的修行。

古人云:“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”

不容父母,何以容天下?

以德報怨,是肚量,更是遠見。

為人子女,唯有以孝為舵,方可在人生的航道上一帆風順。

电视系列剧《家道颖颖》 第一部《回家》首播_手机新浪网

4,家,維繫著人一生的幸福。

家道和規矩的出現,並非代表條框與約束,而是自省過程,圓滿的根基。

餘生不長,已逝光陰,無法重來,願你我都能:

家庭幸福,一生無悔,平安喜樂!

來源 : 國學文化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