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是走路,有人走出一身病、有人卻從頭補到腳,其中玄機太多人不知道

說到走路,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。它是最簡單、最易學的一種鍛煉方式,男女老少都可以做。

那麼,走路對身體到底有哪些好處?下面我們就來說說——

每天走一走,讓你從頭補到腳

01、延緩大腦衰老

研究發現,經常走路可以促使大腦釋放更多的內啡肽,讓人心情愉悅,對焦慮症和抑鬱症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
有輕微腦萎縮的人練習直線走路,還有助於促進腦細胞增長、增強記憶力,幫助延緩大腦衰老。

02、增加肌肉的力量

走路是一種不錯的力量鍛煉方法。

抬頭挺胸縮腹地行走,可以增強肌肉力量。跨步走,則可以在增強肌肉力量的同時,提昇平衡感。

03、保持心臟健康

一項發表在《美國預防醫學雜誌》上的研究發現,快速行走對改善靜息心率、血壓、運動能力、最大耗氧量和生活質量都有好處,可以預防心髒病、中風和冠心病。

也有研究表明,每週步行5天,每天大約30分鐘,能使冠心病風險降低19%。

04、有益於骨骼健康

走路時,骨骼與重力在做抗衡,可以迫使骨骼變得更強壯,以更好地支撐身體,進而達到預防骨質疏鬆、減少骨折的目的。

05、幫助減肥

走路是一種較好的減肥方式,減脂效果甚至要好於跑步!

因為從代謝上來說,走路這種低強度但長時間的運動,比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,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。

另外,走路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,這會讓你在非運動時間也同樣能燃燒脂肪。

06、預防癌症

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:每天堅持在20分鐘內行走1英里(約1.6公里),有益於預防和輔助治療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腸癌等癌症。

07、降低疾病風險

正確的走路姿勢、時長和頻率,還可降低糖尿病、心髒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,對預防老年癡呆症也有一定好處。

看到這,相信大家對走路的好處應該都有所了解。

但問題來了,同樣是走路,為啥有人越走越長壽健康,而有的人走路不僅不養生,還走出一身病?

其實,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人走路沒走對。

這樣走路,遲早走出一身病

01、步數不對

如今,很多軟件都有步數打卡的功能,很多人也因此更喜歡走路了,恨不得每天走上一萬步、兩萬步,甚至更多。

但是,一味追求運動量、盲目暴走,很容易導致膝關節磨損變形,惹來膝關節滑膜炎、積液、半月板問題。

長期不運動的人,突然大量走路,還可能有橫紋肌溶解的風險。

那走多少才合適呢?
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議,每天慢中速走6000步為佳。走路強度以個人感覺為主,不出現大汗淋漓、氣喘吁籲為宜。

當然了,具體的步數,還得注意根據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。

02、姿勢不對

錯誤的走路姿勢,如背著手、揣兜、抱胸、哈腰駝背走路,不僅無法充分活動身體,還可能誘發胃下垂、頸部彎曲、心肺不適等疾病。

正確的走路姿勢是什麼?

步行時,基本姿勢是人體稍微前傾,昂首挺胸,步伐幅度較大並落地有力。

手臂如同跑步時彎曲前後擺動的姿勢,能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鍛煉。

前腳掌落地時,膝關節彎曲有彈性感,後腳掌離地時,腰臀部肌肉有向上用力的感覺,加強後群肌肉的參與,能更好地保護膝關節。

03、地點不對

有人走路,喜歡就近選擇家裡附近的馬路邊。

但馬路車流量大,伴隨而來的是大量汽車尾氣,若再遇上污染嚴重的城市,人在這種地方走路,簡直就是活動的吸塵器,身體自然越來越差。

建議選擇比較熟悉了解,且空氣清新、環境安靜的地方進行步行走路,這樣更有助於身心健康。

04、時機不對

俗話常說,飯後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

飯後走走路,確實能幫助舒緩心情、促進消化。但這裡的飯後走,不是讓你吃飽馬上就散步,而是要先間隔20~30分鐘。

因為飯後胃部充盈,往往需要血液運行到胃腸進行初步消化。如果急於起身走路,血液集中到四肢,胃腸的活動反而會延緩,誘發消化不良。

老年人、有心臟疾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,飯後立即散步,還容易出現頭昏眼花、乏力等症狀,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昏厥跌倒等。

所以,為了健康著想,吃完飯最好先休息半小時。

來源 :第三诊疗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