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,不知不覺春節將至,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。
春節,俗稱“過年”,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,寓意著辭舊迎新,團結興旺。
這起源於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,如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。
從中國傳統來說,春節是指從除夕到正月十五,其中除夕和初一為高潮。
而在這普天同慶的美好節日里,也有一些老輩傳下來的禁忌,不可不知!
01、初一
大年初一這一天講究早晨開門大吉,先放爆竹,才能“滿堂紅”。
當天不要向外掃地,否則會掃走福氣,打碎東西要說歲(碎)歲平安。
也不要睡午覺,否則會影響事業運,不要見血,否則會招惹煞氣和霉運。
家人鄰里之間相互拜年,去廟宇祈福彼此祝愿,新的一年才能大吉大利。
02、初二
正月初二,又叫“迎婿日”,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夫婿拿著雙數禮品回娘家。
回去時,一定要準備一些禮品和紅包,分給娘家的小孩,討個好意頭。
當天,出嫁的女兒帶著夫婿必須留在娘家吃午飯,晚飯前再趕回婆家。
在這一天,不要洗衣服,也不要向人討債,否則一整年都會很倒霉。

03、初三
大年初三,又叫“赤狗日”,赤狗是熛怒之神,故初三為“兇日”。
人常說初三動了刀和剪,口舌是非全難免,所以當天不宜動刀和剪刀。
這一天若外出拜訪,也容易與他人發生口舌之爭,故盡量避免外出。
當天晚上還要早早熄燈休息,因為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,不能打擾。
04、初四
初四俗傳是財神誕辰,晚上子時就要供奉食物接財神,求得財神保佑。
這一天,灶王要回歸人間,清點戶口,要在家恭迎灶神回歸,不宜遠行。
女性在這一天也不要動用針線,以此來祝愿自己來年不會過度操勞。
在這天,人們可以開始打掃年貨,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,準備“扔窮”。
05、初五
正月初五,民間也稱“破五”,在這天,民間紛紛祈求吉利破除破除晦氣。
人們黎明即起,放鞭炮,打掃衛生,寓意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全趕出去。
這天不允許外出訪友或在外過夜,否則會認為是將自家的晦氣帶給別人。
當天會吃餃子,俗稱“捏小人嘴”,希望吃了餃子能在新的一年家庭興旺。

06、初六
民間認為正月初六這一天是人們求順利,扔窮鬼的日子,也稱“送窮”。
這天,人們把家裡積存的垃圾全清理出去,希望新一年能夠富足快樂。
年初六,也是各商家開業的好日子,開市前外姓女子不能來串門。
店家會在門口大放鞭炮,擺上一盆大橘子,以求開市大吉,萬事亨通。
07、初七
大年初七為“人日”,意為人的生日,一般要吃麵條,保佑家人健康長壽。
為了尊重每一個人,官府不能在這天處決罪犯,家長也不能教訓孩子。
初七又稱“七煞日”,若天晴,代表人安適,若陰雨,則代表疾病瘟疫生。
許多事情不宜在這天進行,忌吵架、罵人,忌請醫生,尤其應避免遠行。
08、初八
初八又叫順星節、谷日節,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,天空星斗出得最全。
如果當天天朗氣清,則預示著這一年稻穀豐收,若天陰則年歉。
古時候有“抬頭紅”的說法,新人當天不宜婚嫁,否則會對兒孫不利。
有的地方也會將家裡養的魚、鳥放生,以表好生之德,為自己積攢福氣。
09、初九
民間認為大年初九是天公日,也是玉皇大帝誕辰,家家戶戶要“拜天公”。
婦女會多備清香花燭、齋碗膜拜蒼天,以求天公賜福,驅邪避災。
這天不宜晾曬衣物,尤其是女性貼身衣物,以免對玉皇大帝不敬。
當天須準備豐盛的酒宴,以乾淨之身給玉皇大帝祝壽,才能討個好彩頭。
10、初十
初十是石頭神生日,稱石頭節,又叫“石磨日”、“十子日”、“石不動”等。
在這天,凡石頭、碾、磨、石臼等石製工俱全不能動,否則會傷了莊稼。
不宜在家中打死老鼠,屬鼠的人不能夜不歸宿,否則會影響事業財運。
這一天也不宜動土,還要祭祀石頭,以此來表達對來年美好生活的祈願。
11、十一
正月十一也叫“子婿日”,岳父要宴請女兒和女婿,作為初二回門的答禮。
這天女兒女婿回到娘家,必須由娘家的哥哥或弟弟迎進門,以表重視。
家中的米缸最好都要填滿,代表來年豐收、聚財,否則會有斷炊之虞。
很多地方也會舉辦其獨特的民俗活動,比如舞龍、點燈等來迎春納福。

12、十二至十五
正月十一過後,人們就開始為元宵佳節做準備,選購燈籠,搭燈棚等。
在這期間,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自己的美好祝愿,不吉利的話不要說。
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,大地回春,人們便聚在一起吃元宵,出門賞月。
過了十五,所有的小孩都會以“碰燈”銷毀的方式將今年的燈籠留在今年。
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,其民俗禁忌也是經歷數千年的流傳。
雖各地風俗不盡相同,但除舊納福,團圓順遂,是亙古不變的共同祈願。
如今,社會飛速發展,很多風俗習慣結合當下現狀並不一定全部符合。
但寧信其有,不信其無,歸根結底也是為了我們來年的生活能日益紅火。
作者:国学君·唯康
来源:国学文化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