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,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,現在不改,將來要吃大虧

俗話說:一葉知秋,從孩子小時候的品行習慣也能窺探到他長大後什麼樣,所以出現以下4種情況,媽媽們就要注意啦。

小時候,記得爸媽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: “等你長大,有出息了,我們也就省心了!”

全天下的父母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,能成龍、成鳳。

但是,相當一部分的孩子,卻沒能實現父母的心願…

這是為什麼呢?

其實,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,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,家長一定要重視。

01、孩子不誠實,經常推卸責任

俗話說:“ 小胜憑智,大勝靠德”。

對於孩子來說,誠實是他小時候,必須養成的一種品德,也是檢驗他長大後,是否有出息的標準之一。

有這樣一則新聞:

一個小學生騎自行車,不小心撞上了一輛私家車。

雖然周圍沒人看見,但他卻拿來紙和筆,寫下一封道歉信留在了車上。

他不僅主動地承擔了責任,還留下了聯繫方式,並願意用自己的200元零花錢,賠償車主的損失。

車主看到道歉信後,不僅沒有發脾氣,反而滿是讚賞和鼓勵。

他沒有責怪孩子,而是覺得他小小年紀,不僅誠實,還敢於承擔,決定不要賠償,還要跟孩子做朋友。

其實,這原本是件小事;

要知道,在現實生活裡,犯錯後逃之夭夭的人,可謂不計其數。

這個留字條的孩子,選擇寬容原諒的車主,卻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——

做人誠實有責任,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

然而,孩子如果不誠實、推卸責任,則會阻礙自己的成長。

前段時間,有父母給我留言說:

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,養成了非常不誠實的習慣,比如:

貪玩回家晚了,卻撒謊說自己去外面學習了,撒謊撒得義正辭嚴,一點也不臉紅心懼;

損壞或弄丟東西、偷吃食物或欺負別的孩子被發現後,總愛找各種藉口為自己辯護,推卸責任;

把玩具玩壞了,卻說是鄰居家的小孩玩壞了。

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,養成了非常不誠實的習慣,比如:

貪玩回家晚了,卻撒謊說自己去外面學習了,撒謊撒得義正辭嚴,一點也不臉紅心懼;

損壞或弄丟東西、偷吃食物或欺負別的孩子被發現後,總愛找各種藉口為自己辯護,推卸責任;

把玩具玩壞了,卻說是鄰居家的小孩玩壞了。

孩子的誠實守信,看似簡單,其實關乎孩子的一生。

高爾基曾說:

“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。

只要你撒了一次謊,就需要用一百個謊言,來彌補它。

這是個怎麼都填不滿的大窟窿,最好的解決方法,就是一開始別說謊! ”

“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。

只要你撒了一次謊,就需要用一百個謊言,來彌補它。

這是個怎麼都填不滿的大窟窿,最好的解決方法,就是一開始別說謊! ”

孩子的誠信,將伴隨他一生的成長。

因此,將誠信教育,作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,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,將會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和財富,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。

02、孩子怕吃苦,沒有恆心和毅力

苦和甜,永遠都是相對的;

沒吃過世間的苦,自然也不會感受到生活的甜。

今年1月,河南沁陽,正讀高二的閆同學,被媽媽批評後,賭氣買票去鄭州打工。

在一位出租車司機的介紹下,他找到一份在飯館打工的工作。

飯館包吃包住,但是因為生意太好,他需要端盤刷碗,每天工作13小時。

工作了兩三天后,他就後悔了,覺得打工太辛苦了。

他主動聯繫母親,說想回去參加期末考試。

其實,閆同學本來就是學霸,上次考試全班第一,全校第五。

而有了這番打工經驗後,他更是真切地感受到:

“還是上學好!”

他認定,讀書才是最正確的事,並向媽媽保證,下次考試,要考到全校第一。

正是因為,經歷了苦難,才讓閆同學明白生活的艱辛、學習的重要性,他因此快速成長,並且脫胎換骨。

馬雲在《不吃苦,你要青春幹嘛》的演講中,這樣說道:

“當你不去旅行,不去冒險,不去拼一份獎學金,不過沒試過的生活;

整天掛著QQ,刷著微博,逛著淘寶,玩著網游,乾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,你要青春幹嘛?”

“當你不去旅行,不去冒險,不去拼一份獎學金,不過沒試過的生活;

整天掛著QQ,刷著微博,逛著淘寶,玩著網游,乾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,你要青春幹嘛?”

誠然!

現在有很多孩子,特別怕吃苦,缺少恆心和毅力,只要遇見一點點困難,就想著逃避。

這樣的孩子,長大之後很難會有出息。

怕吃苦的人,做什麼事,都好吃懶做、怕累、不努力奮鬥、不上進。

記得有一則這樣的新聞:

一位媽媽,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,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。

可是,他每幹不到一個月,就辭職,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,早上要早起,晚上要加班,覺得太苦太累,受不了。

兩年了,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,要么上網打打遊戲,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,去社會上消遣時日。

對於媽媽的指責,他振振有詞地說:

“外面太辛苦了。”

這樣的回答,讓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。

從小沒吃過苦的孩子,缺乏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與感知,缺乏到達目標的堅持與毅力,缺乏對抗挫折的決心與能力。

知乎上有個提問:

“當下鍛煉小孩吃苦還有意義嗎?”

一個網友的回复,意味深長,他說:

“吃苦,在某一方面,就是讓其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但做一件相對偉大的事情,除了興趣支撐以外,都是枯燥無味,或者周期性長的工作;

鍛煉吃苦,更多地是鍛煉一種吃苦的習慣,鍛煉一種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品質、鍛煉一種不懈的勁頭。這才是吃苦最根本的目的。 ”

“吃苦,在某一方面,就是讓其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但做一件相對偉大的事情,除了興趣支撐以外,都是枯燥無味,或者周期性長的工作;

鍛煉吃苦,更多地是鍛煉一種吃苦的習慣,鍛煉一種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品質、鍛煉一種不懈的勁頭。這才是吃苦最根本的目的。 ”

趁年輕,孩子應該努力別怕苦;

怕一時吃苦的人,往往吃苦一輩子。

03、孩子愛佔小便宜

愛佔小便宜,是犯大錯誤的開始;

所以,家長要儘早督促孩子改掉愛佔小便宜的壞習慣。

不然,等他們長大後,這樣的性格勢必讓他們在生活中和工作中,帶來不必要的難處,甚至厄運。

前不久,四川眉山一位18歲的女大學生,利用快遞漏洞進行詐騙的新聞,引起了熱議。

事情是這樣的:

鄭某在取快遞時,發現快遞小哥總是把包裹放到學校門衛室,而門衛對取快遞的人員不做核實登記。

於是,鄭某利用這一漏洞,在多次收到包裹後,以沒收到包裹為由,向快遞公司索賠,共詐騙獲利2700餘元。

直到快遞小哥發現異常報警後,騙局才被拆穿,她也因此觸犯了法律,被處以5日行政拘留。

當聽到民警宣布,將對自己採取行政處罰時,鄭某後悔地哭了。

她沒想到,自己貪的小便宜,卻換來如此大的代價。
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愛貪小便宜的人,獲得的只能是吃大虧!

弘一法師曾有言:

“我不知何為君子,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;

我不知何為小人,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。 ”

那些愛佔便宜的孩子,輸掉的,往往是人生大格局。

04、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

之前,看過一個新聞:

廣州一個小女孩,不顧媽媽的勸阻,跑到大馬路上,被一輛大貨車碾壓致死。

媽媽也因為拉著她,導致腳部被碾壓,面臨截肢風險。

後來,據孩子父親回憶:

週末,他帶著妻子和3歲的小女兒,到廣州的親戚家做客,結果逛街的時候,小孩突然發脾氣跑出馬路。

他表示:

“小朋友發脾氣了,在路邊不讓牽著,看到大貨車來了,我老婆就去拉小孩,小孩看到,拼命往外面跑,結果就被壓著了。”

至於發脾氣的原因,他表示無非就是一些小事。

孩子小時候愛發脾氣,不可怕;

可怕的是,做爸爸媽媽的,不拿孩子愛發脾氣當回事。

甚至,有一些爸爸媽媽認為,孩子小時候脾氣越大,長大就會越有出息。

其實不然!

愛發脾氣的孩子,長大之後,不僅不會有出息,還會傷害到別人、傷害到自己。

廣州這個3歲小女孩,就是鮮活的例子。

僅僅因為孩子發脾氣,不讓拉著,卻導致這樣嚴重的後果,實在讓人惋惜。

如果孩子可以控制住情緒、不亂發脾氣,或許能夠避免這場悲劇。

所以,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,讓孩子不要亂發脾氣,並且幫助孩子,克制自己愛發脾氣的壞行為;

只有這樣,孩子才有可能,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。

05、養出優秀的孩子,是家長愛而有方

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:

“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、命令孩子時才是教育,在生活的每時每刻,甚至在你們不在場的時候,都是教育!”

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,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,父母必須以身作則,做好榜樣。

前段時間,一則“8歲熊孩子,損壞學校公物,媽媽罰他自己撿垃圾掙錢賠”的新聞火了。

小男孩今年8歲,平常比較調皮搗蛋,經常損壞學校公物。

這次弄壞班牌,老師要求賠償,媽媽就決定讓他撿垃圾賣錢,自己來賠。

有記者詢問他感受…

小男孩說:“我花了一整個上午(撿垃圾),我的腳變酸了,掙錢真的很難,我以後再也不會破壞公共財產了。”

孩子的母親稱,她的兒子太調皮、太淘氣了。

她以前多次責罵他,並多次幫助他補償。

但是,兒子屬於典型的“熊孩子”,這些方法都沒用。

所以,這次想讓他出來,收集垃圾賺錢,並賠償他損害的學校財產,讓他經歷賺錢的艱辛。

有母如此,這個孩子,何其幸運。

家庭,是孩子的第一課堂,也是孩子成長的起點。

真正愛孩子的父母,一定是給孩子,塑造良好品質的。

願每個父母,都能以身作則,將孩子培養成有出息、有擔當、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。